太阳成-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講“高品質發展故事匯”:向綠而興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发布日期:2025-11-23
主講人: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天然及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道為焦点的黨中心團結帶領全國人平易近,于續寫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及社會長期穩定兩年夜奇跡新篇章的同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及綠色發展奇跡。黨的二十年夜及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既是庞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國之治的主要內容。 習近一生態文明思惟的庞大創新结果 高品質發展是周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既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昇華,也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的精準掌握,更是站于發展全局的長遠謀劃,蘊含著深刻的原理學理哲理,從認識論、實踐論、要领論層面創新發展了習近一生態文明思惟。 正確處理高品質發展及高水準保護關係的創新表達。處理好發展及保護的關係既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一個永恒課題。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于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的基礎上,降碳的主要性及緊迫性進一步凸顯。黨中心提出“雙碳”目標,這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年夜局作出的庞大戰略決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是堅持問題導向的一定要求。 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踐要求。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降碳可以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減污可以提高生態系統品質及穩定性,擴綠可以提高碳匯能力、擴年夜環境容量,綠色增長既是目標也是手腕。于內容上分別對應應對氣候變化、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綠色轉型等事情,方式上降碳、減污是做減法,而擴綠、增長是做加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就是要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管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這是新征程上周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戰略部署的實踐深化。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取患上巨年夜成绩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于以習近平同道為焦点的黨中心掌舵領航下,于習近一生態文明思惟的科學指引下,美麗中國建設邁出新程序,高品質發展及高水準保護越发相患上益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越发多姿多彩。 生態環境保護取患上歷史性成绩。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環境管理成效顯著,人平易近群眾身邊的藍天白雲、净水綠岸顯著增多。全國空氣品質穩中向好,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地級和以上都会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從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9.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2%,成為全世界空氣品質改善速率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0.4%,初次超過90%,較2012年提高28.8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實現“九連升”,近岸海疆水質優良比例為83.7%。地級和以上都会黑臭水體基本消弭。 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程序加速,高品質發展綠色底色越发鮮明。新時代以來,我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1%的經濟增長,成為全世界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及,加速實施增援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及標準體系,推動成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周全轉型新機制。産業結構持續調整,建玉成球規模最年夜的清潔煤電供應及鋼鐵生産體系。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24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增長至28.6%,煤炭佔能源消費比重降落至53.2%,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佔全國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86%,超過全世界新增裝機的一半,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均穩居世界第一。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落超過35%,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態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佔全世界比重超過70%,連續10年位居全世界第一。綠色低碳糊口方式漸成風尚,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长期綠色動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價值持續彰顯。“兩山”理念提出20年來,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的轉化通道不斷拓寬。黨的十八年夜以來,我國成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天然保護地體系,設立三江源等首批5個國家公園,建成首個國家植物園。截至2024年,全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丛林覆蓋率超過25%,丛林蓄積量超過200億立方米,成為丛林資源增長至多最快、人工造林面積最年夜的國家。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各地摸索形成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借綠生金等轉化路徑及生態市場、生態旅遊等實踐模式,建成7批共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及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讓优良生態環境釋放出無限經濟價值。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门路 新征程上,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要紧紧掌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充实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及倒逼作用,統籌高品質發展、高水準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门路,實現高水準保護、高品質環境、高品質發展良性互動、相患上益彰,加速建設人與天然及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堅持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統領。要完美美麗中國建設“1+1+N”實施體系,要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要系統強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及區域庞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事情,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責任落實。 堅持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總抓手。越发看重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強化源頭管理、系統管理、綜合管理,深切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速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要強化目標協同、多污染物节制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加速構建碳排放雙节制度體系,推進降碳及減污轨制交融。持續推進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深化都会及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加速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堅持把推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作為重點。要堅持人與天然及諧共生,鼎力大举推進生態産業化及産業生態化,随机应变培育及壯年夜綠色生産力,于綠色轉型中推動發展實現質的有用晋升及量的合理增長,協同推進人平易近敷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深切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差異化管控,嚴把環評準入關口,從源頭上為優化生産力佈局、産業結構調整提供綠色尺規,強化對重點行業佈局引導,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盲目開工。充实發揮市場于資源環境要素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加速健全排污權、碳排放權、用水權、用能權等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激活資源環境權益市場。深切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等試點摸索,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案例一“綠”鋼是怎樣煉成的 講述人:首鋼股分公司遷安鋼鐵公司環境保護部部長 楊榮力 提起鋼鐵廠,人們腦海中常浮現濃煙瀰漫的情形。如今,走進首鋼股分公司廠區,门路潔凈、綠植蔥郁、天空湛藍,宛如置身一座現代化的生態園區。 我們是通過了超低排放評估監測的鋼鐵企業,實現了全流程超低排放。這份“綠色”成績單,源於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的系統性變革與實踐。 要實現超低排放,關鍵于於打好“組合拳”。源頭嚴防,我們嚴控有害元素入爐,推廣高爐煤氣凈化與焦爐煤氣深度脫硫等前端技術;過程嚴管,關鍵工序應用煙氣凈化工藝,生産過程中的揚塵等無組織排放難抓取,我們為3117個無組織排放點裝上“火眼金睛”,聪明探測、精準管理;结尾嚴治,鐵路唱主角、料棚“穿罩衣”、除了塵灰“走管道”,編織起嚴密物流“防護網”。 于創新驅動下,高爐也能淬煉出“綠動能”。因綠色參數優異,我們成為多家知名車企的優質供應商。實實于于的生態福祉也融入周邊黎民糊口:“洗完車再也不蒙塵,晾被褥清爽潔凈,家門口瓜果安心进口……”抬頭可見的藍天白雲,映射著首鋼股分的“綠”鋼煉成記,這恰是高品質發展動人的底色。太浦河怎患上清如許 講述人:江蘇蘇州市吳江區黎裏鎮汾湖灣村黨總支書記 沈曉華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年夜的人工河流之一,河旁的汾湖灣村、新池村、湖濱村3個乡村分別屬於江蘇蘇州吳江區、上海青浦區及浙江嘉興嘉善縣,雞犬相聞,水系交匯。站于河畔,只見清清的河水向東流,鳥兒歡飛,綠道延綿。這條河曾经經讓我們揪心。上世紀90年月,沿岸建了不少企業及作坊,河水被污染,水葫蘆年年瘋長,跨省分清算常鬧抵牾。轉機出現于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滬蘇浙聯手管理太浦河,11個月內撤除了污染企業及作坊,騰退沿岸地盘68畝。我及湖濱村的沈建春、新池村的池建芳,成为了“河長搭檔”。有人擔心管理影響發展,我算了筆賬:清算了沿岸污染企業,村集體收益反而增長了兩三倍;被遷走的企業也感谢當年的補償政策,他們或者轉型新技術或者轉投其他産業,取患上更好的發展。現于我們三個最愛做的事就是巡河。看到水葫蘆堵了河流,當場分工,微信群裏一聲号召,三地的保潔隊馬上協偕行動。村平易近們關係更近了,長三角一家親的感覺越來越強烈!200多家企業進了園區,村平易近“出門見綠、推窗見河、家門口就業”。太浦河,成为了我們的“幸福河”。當好藏羚羊“奶爸” 講述人:三江源國家公園治理局索南達傑保護站事情人員 才文多傑 于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可可西裏,有一群人默默守護著這片凈土。我就是此中一員。于這裡,我有著廣袤無垠的“辦公室”——雪域荒漠;也有傾注血汗守護的“孩子”——藏羚羊。每一年炎天,數萬隻藏羚羊穿越數百千米,來到可可西裏要地本地的卓乃湖繁衍後代。總有一些剛出生的小藏羚羊,于混亂及危險中與媽媽掉散,成為茫茫荒漠上無助的“落單者”。于卓乃湖畔,我曾经發現一隻蜷縮于岩石後、被凍患上幾乎無法站立的小藏羚羊。它那麼小,像一團隨時會被吹散的絨毛。我把它帶回索南達傑保護站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央。圍欄圍起的550畝“藏羚羊幼兒園”是這些“落單者”臨時的避風港。于“藏羚羊幼兒園”,天天第一項任務就是“點名”——確認被救助的小藏羚羊平安無恙。接著是檢查糞便、餵養特製奶、清算圍欄。稍年夜的小藏羚羊還要進行野化訓練,利便乐成回歸天然。幾十年前,盜獵讓可可西裏的藏羚羊一度只剩下不足兩萬隻。于治理部門的傾力保護及全社會的幫助下,今朝可可西裏的藏羚羊數量已经經超過7萬隻。成群的藏羚羊于雪原上自由奔跑,那矯健的身影,就是人與天然及諧共生的最美畫面。案例四戈壁裏“風光”無限 講述人: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人平易近当局黨組成員、副市長 趙春雨 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的草原上,一幅能源轉型的畫卷正于展開:連綿的光伏板于陽光下熠熠生輝,遠方的白色風機悠然轉動。作為國家主要的能源基地,鄂爾多斯于能源轉型升級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特点路徑——馭“風”而上、逐“光”而行、“零”碳托舉、“氫”裝上陣……一個個新能源産業集群于加快形成。于我國第七年夜戈壁——庫布其戈壁,旧日風沙漫天,目前“風光”無限。依託實施防沙治沙及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鄂爾多斯鼎力大举推進光伏治沙,國家第一批年夜型風電光伏基地建成並網,兩個千萬千瓦級“沙戈荒”年夜基地加速建設。預計到2030年,鄂爾多斯新能源裝機容量將超過1億千瓦。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內,板上發電、板下修復,這片藍海不僅改變了戈壁的外觀,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當地牧平易近説:“過去我們追著水草放牧,現于追著風光發電。”這片光伏海會像駿馬一樣,一往無前,源源不斷輸送綠能及但愿。未來,會有更多“戈壁變藍海”的故事于這片地盘上書寫。-太阳成